人民日报:A股为何不买政策利好账 IPO仍是大利空
本周,资本市场连续两天收获国家层面的重大利好消息。继国务院周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后,周二国务院又部署包括积极稳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六项重大举措。尽管利好政策频出,但A股市场却并不买账,尽显疲态。专家认为,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措施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凸显中央层面对于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决心。长远来看,A股要走出历史性大底,必须通过制度改革重振股市信心。
市场冷对政策组合拳
近期以来,资本市场的改革进入了加速阶段。从去年底开始,中央层面就着手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做出系统安排。2013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文件决定开展优先股试点;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新三板全国扩容方案正式出台;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第一份全面、系统地规范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文件。而就在本周,国务院在3月24日、25日连续两天又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布“国六条”等重大利好措施。
然而,在一系列政策利好频频出台之下,仍然难以挽救A股市场的疲弱态势。除3月21日因优先股传闻推动各类蓝筹股上涨拉动沪指大涨54点外,近期其余时间市场都对利好政策显得麻木;就在国务院推出力挺资本市场的“国六条”次日,沪指仍下跌了0.18%,丝毫不为利好所动。
IPO仍是最大利空
投资者一再忽视政策利好,似乎已经形成了股市的一种惯性思维。“千好万好都顶不住投资者的一个直觉。”在财经评论员水皮看来,目前状况下,IPO仍然是横亘在投资者心中的挥之不去的阴影,尤其是大规模的IPO无疑就等于让股市失血。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目前“新股三高”是中国股市最大的尴尬和顽疾,其根源便是现行的IPO行政审批制。但是,中国股市仍处在繁琐的行政审批和过度的行政管制之下,市场化与法治化改革阻力很大,尤其是一级市场“去行政化”困难重重,IPO向注册制过渡的阻力超出想象。
“缺乏信心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表示,市场涨跌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有对未来政策预期的信心重估。不过,中国A股市场的“慢熊”格局,已使投资者的自信心涣散,他们不敢轻信市场会走出低谷,重拾昔日牛市的疯狂。因此,市场需要很大勇气来重聚人气和信心,这是中国特色“快牛慢熊”的一贯表现和缺憾。
牛市重启需重振信心
股市,对于企业来说是个融资的地方,对于居民而言是个投资的地方,很难想象一个高速健康发展的经济体的股市是长期低迷的。中国要想撑起实体经济,股市必须强健繁荣。在加快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同时,尽快实施集聚股市人气,重振士气,破除中国股市“吸引力之困”。
虽然市场对利好反应平淡,但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资本市场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股市未来健康发展所产生影响十分重大。
经传分析师老曹(QQ:1393949851)说,目前行情大盘分析处于s点的位置,权重线下移,周五阴跌行情波动很大,投资者控制仓位显得尤为重要。
水皮表示,毕竟这是国务院层面通过的决定,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议程再次进入政府高层视线,股市的作用也前所未有地被提升到拓展到一个新高度。
“近期资本市场系列改革举措,很显然是围绕着发挥资本市场决定作用而推出的。”董登新表示,它既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具有顶层设计的形式和内涵。从当今改革现实来看,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必须借助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市场化的并购重组,助推央企改革、行业整合,化解过剩产能,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那么这类型的个股有那些呢?那些值得操作?
尽管当前股市依然低迷,改革也面对诸多困难,但是专家仍然对股市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对投资者重视的程度渐渐增加,蓝筹股进入可投资区域。”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经济稳定成长、改革红利释放、上市公司业绩回升、积极的股市政策推动,对投资者的保护加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长期投资起点,首次真实牛市正式启程。
在个股操作中,只要能把握大行情走势节奏,按照经传软件捕捞季节,智能辅助线做波段,相信在以后的投资中会有长期满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