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相遇后想起了湘西王
2014-02-27 23:57:37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422 次 | 评论 0 条
近日受友人邀请,进入“湖南知青网”靖县板块流连。看到一位叫“游客晏生”的版主,觉得好奇,难道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湘西王”陈渠珍的第八个儿子陈晏生?细读其文章,发现果然就是。
于是,笔者开始神游湘西,回到了那片神奇的土地,重温湘西王。
尚武刚烈的湘西人
湘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景秀美。张家界、凤凰等风景名胜世界著名。尤其著名的,是凤凰古城。前不久还发生人们进入该城要门票丑闻,大概是当地官员匪气未改,习惯了占山为王、拦路打劫的缘故。但凤凰,却出了民国总理熊希龄、文豪沈从文、大画家黄永玉,文明程度不亚于中国任何一个县城。
据官方记载,湘西是中国著名的土匪窝,汉苗杂居,民风彪悍,明清时期就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嘉靖年间,负责弹压湘西苗疆的镇竿参将移驻凤凰;清顺治年间,镇竿参将升为副将;康熙年间,统领湖南三府一州军务、政务并直辖三厅的辰沅永靖兵备道移驻凤凰,自此凤凰成为湘西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不断的移民,不断的战争,逐步形成了近代的苗汉分界线,几百年来不断的苗汉冲突和战争使这里常年屯驻一支军队,叫做“竿军”。屯丁分田到户,且耕且守,战丁专事操练,由屯田佃租中拨粮关饷,数以万计的凤凰人就这样被屯田的绳索绑在战车上,以致使当兵吃粮成了世代传统,风气尤为刚烈尚武。当时凤凰十万左右的人口,就有一万人常年兵役在身,军旅的粗犷气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湘西人。孩子们从小就习惯看兵营里的舞枪弄棒,喜欢看猎取野猪豹子宰杀分肉,喜欢看杀人割下耳朵挂在墙上,把不守妇道的媳妇沉潭,看活剥人皮。
从1840年至1875年短短的36年间,清廷从“竿军”里选拔出20位提督,21个总兵,43个副将,31个参将,73个游击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期,“竿军”又诞生了7个中将,17个少将,230个旅团以上军官。“竿军”在鸦片战争直至抗日战争中,都有激动人心的表现,大大小小的战争在凤凰城里,制造了许多的军人世家。抗战期间,1937年11月以凤凰籍官兵为主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28师,赴浙江嘉善狙击侵华日军第六、第八两个师团,及以后的南昌会战、宜昌反攻、荆沙争夺、长沙会战以及洞庭湖南岸的据点争夺等一系列抗日战役中,每一硬仗苦战都有竿军参加。抗战前夕的凤凰,大约不到一万户人家,却拥有三千左右连排下级军官,以及五个师的兵力储备。八年殊死征战到1945年,凤凰25岁以下的男丁死伤无算,至少3000名少妇守寡,上万父母子弟牺牲而老无所依。
凤凰籍“竿军”首任大佬田兴恕,道光16年出生于一个苗族家庭,16岁参军,作战勇猛。22岁时当上副将、总兵,24岁任贵州提督,诏赐钦差大臣。25岁兼任贵州巡抚,军权民政集于一身。1861年,因不满传教士在贵州的活动,先后将天主教传教士文乃尔及教民四人凌迟处死。在法国大使馆的压力下,1865年,田兴恕被革职发配新疆,“永不赦免”。到了兰州,所幸被陕甘总督左宗棠接收。左宗棠起用田兴恕带兵征剿,屡获全胜。左宗棠奏请光绪请求将田兴恕释放回原籍。1873年,田兴恕回到故乡凤凰。4年后年仅41岁的田兴恕早逝。
41年后,田兴恕的第三子田应诏因在辛亥革命担任光复南京的敢死队长、护国将军的英勇表现,又成为国民党中将,湘西镇守使。但是他很快厌倦了这种生活,1920年将统领湘西军政大权让给了时年38岁的陈渠珍。
崛起的湘西王
后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有着传奇的一生,经历清朝、民国与共和国。他1882年9月22日生于凤凰竿城,16岁入沅水校经堂读书。心高气傲,抱负不凡,因古书上有“古者有鍪(武士头盔)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故又自号“玉鍪”。
他1906年毕业于湖南武备学堂并加入同盟会。24岁时分配在新军第49标任队官,驻军四川百丈邑。由于在同盟会的反清活动被人怀疑,1907年经湖北巡抚张学簪介绍,偕同乡林修梅投奔川边大臣赵尔丰,任新军六十五标队官。
林修梅(他的堂弟便是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1903年5月入湖南陆军武备学堂第一期学生,从此结识了陈渠珍。毕业后出任湖南陆军速成学堂主持人,湖南新军炮兵营长,湖南陆军速成学堂区队长等职并以公费委派留学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12月,林修梅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随即回国被派往四川新军任职,陈渠珍也同时进入川军。1909年英军入侵西藏,达赖十三世向清廷求援,复又恐清军入藏,令藏军阻截。时清军已集结成都,陈渠珍上书《西征计划》,得上司赏识;七月,陈渠珍被任命为援藏军一标三营督队官,参加了工布江达、波密等地战役。林修梅部被编任第三营管带(是陈的上级)一同进藏。有一次,林修梅批准了陈渠珍请缨外出的侦察活动,在这次侦察中陈受伤被藏军捕获,以其智勇赢得藏人钦佩,送归汉营。川边大臣赵尔丰抵昌都,遂撤销林的管带职务,委陈渠珍取而代之。
林修梅因此辞队经印度、缅甸、渡南海而归,后任孙中山大总统府代理参军长、陆军上将。1921年10月病逝于广州中法韬美医院,时年仅42岁。
陈渠珍则进军驻守工布江达,偶遇藏族姑娘西原,由此生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西藏后,进藏川军中的哥老会组织积极响应,其部属还杀死了协统罗长琦。陈渠珍为同盟会员,深知形势危殆,于是策动手下湘黔籍官兵115名,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返回,迷困荒漠,断粮挨饿,绝地辗转七个多月方到达西宁,全队仅七人生还。
1912年陈渠珍回到湘西,得到田应诏赏识,在军中任副参谋长,主办军官训练团。1913任湘西镇守使署中校参谋。1917年升参谋长,兼任第一梯团团长。1918年护法战争兴起,田应诏组织护法军第一路军,命陈为参谋长兼第一梯团长,旋又代理第一路军司令。1920年接过了田应诏原任的湘西护国联军第一军军长大权。1921年又兼任湘西巡防军统领移驻保靖,提出“保境息民”的口号,整军经武,剿抚兼施,统一湘西。1925年省长赵恒惕任命陈渠珍为湘西屯边使。1927年唐生智任命陈为第十九独立师师长回驻凤凰。
陈渠珍主持湘西军政后,开始实施“湘西自治”。他兴办了军官教导团、经武学校和国术训练所等机构;亲自编著了《军人良心论》等教材。在财政上,他掌管湘西全部屯租,还兴办了湘西农村银行,票币发行量达10万元,流通于湘西14个县。还先后在凤凰县办起了造枪、皮革、木器、印刷、毛笔等工厂。他将湘西13个县划分为100多个区乡,他根据湘西各自然村寨多系同姓家族的特点,效法古代部族制进行统治:以同一家族组成大保或联保;其下为若干同姓的自然村寨,相当于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以下又编为“十户一联”的所谓小家庭;若干部族联合组成行政乡。为促进自治,他还置办了一部印刷机,设立报馆,筹办一个定期刊物。还组织了一批湖湘子弟去山西观摩考察阎锡山自治下的“模范村”。就是到了1937年,熊希龄临终前挂念家乡的织锦业工艺,请他扶持。陈渠珍接信后立即照办。
陈渠珍在湘西力挺现代文明,单在保靖,他设立了一个师范讲习所,一个联合模范中学,一个中级女学,一个职业女学,一个模范林场和六个小工厂。学校教师和工厂技师,都是从长沙聘来的,薪水比本地人要高。加上原来的一个军官学校,一个学兵教练营,六个军农队,湘西呈现出兴旺而有生气的景象。
各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以后最好的局面。陈渠珍的“湘西自治”兴办的各种教育、民生、经济等事业,是湘西历史走向近代的重要一页。
湘西王用情至真、人格独立,感动世人
1934年11月,红军二、六军团攻克永顺县城,时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早想控制陈渠珍,于是借此形势逼迫陈部接受改编,任国民党十四师师长,命令陈渠珍死命拖住贺龙、萧克。红军退出城北山三十里的十万坪地区设下埋伏圈,陈渠珍的三个旅约一万多人,堕入红军伏击圈,陈部向何健请求增援,何健乐得陈的力量消耗,置之不应,令陈部死伤、被俘三千余众。
1935年春,何遂以败军之将罪责陈渠珍交出兵权,改以“湖南省政府委员”“长沙绥靖公署总参议”之空衔移居长沙。
1936年,被迫赋闲的陈渠珍得以细细追忆24年前从军入藏,高原征战,结藏女情缘的传奇经历。陈渠珍发现自己人生真正拥有的,恐怕就只有那段仅仅几个月却是毕生刻骨铭心的爱情。于是动笔回忆,写成《艽野梦尘》。后来读者评说,“比之《鲁宾逊漂流记》则真切无虚,较以张骞班超等传,则翔实有致”,尤以其与藏女一段旷世情缘及逃奔中原,读之者无不惊心动容。
有评论说:西藏这片高原,它的爱情也充满了蓝色天空的纯洁,想象得出沉醉于爱情中的陈渠珍的心境。然而当爱情面对荒漠、饥饿、绝境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谁都无法想象,但西原还是毅然地跑出了高原以外的天空,她的心冲出蓝天,向往着与爱人飞翔在一起,尽管蓝色的天空也还有飞扬的尘土。1936年的陈渠珍,同样是相信爱情的伟大的,因为爱情让他们战胜荒原、沙漠、饥饿、绝境。因为二十多年后陈渠珍仍然历历在目的想念着这一切。
21世纪的有些人不尽认同这是一段真正的爱情,说陈渠珍出征前已有妻儿,书中也写到他在藏地对妻儿的怀念。或许在一句酒后戏言接纳西原时,还算不上真情爱,然而在后来的朝夕相处、出生入死的大跌宕日子里,每天风云变幻的生活带出的恩、情、义,已经令这段情缘日渐升华。尽管西原在全书中的出现描述不算多,但每当写到自己在最艰难的时刻,西原总出现在他身边。致有二十多年后还用拿枪的手,提笔记录下这一切。这篇忆述既是陈渠珍的人生铭记的写照。
1937年9月,陈渠珍对一向看不起它的何键怀恨在心,在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贺耀祖的支持下,利用凤凰苗胞抗租反屯的炽热情绪,于幕后策动屯务军指挥龙云飞等力量,乘机攻入乾城,震动了湘西,加上国民党上层互相倾轧,由此迫使何键被调离湖南。随着抗战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将撤往陪都重庆,蒋介石想到川黔屏障的湘西此时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得知陈渠珍在湘西的影响力,希图利用他来巩固湘西这道可能成为抗日前沿的防线,于是电召陈渠珍到武汉一见。
1938年,陈渠珍在军队中的履历足有35年,已是中将军衔。陈渠珍兴冲冲的前去谒见,不料蒋介石见到他只是三言两语,居高临下说了一套国府要迁重庆,湘西就成了西南大门,地位极为重要,你过去干得不错,今后更要好好干等例行公事的话,就翩然而去。此等官场应酬让这个性情高傲的湘西人自尊心大受伤害。他愤然取消了拜见陈果夫、张群、何应钦、陈诚等人的计划,立即返回湖南,取出那一叠不曾派得用场的介绍信还给张治中说:“委员长待人太轻侮,我有点受不了,别的大人物我也不想见了。”
张闻说惊道:“多少著名人物欲求见蒋一面而不得,他能接见你且加以勉励,可谓特别了”,陈以沉默表示不以为然。
1939年,与陈私交甚好的张治中,见他受到继任湖南省主席薛岳的排挤,特别安排他去重庆会见当时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以期改善他的处境。因张深知陈渠珍个性耿直高傲,而陈诚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中也是炙手可热,以傲慢出了名的人物,因此事先特别嘱咐他对这位红人要谦恭一点,奉承几句。没想到陈渠珍在宴会上竟然一句奉承的话都不肯说,还在有意无意间对陈诚的狂妄露出轻慢的表情。张治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在桌子底下踩陈渠珍的脚尖,可陈渠珍还是我行我素。宴会后,张治中埋怨陈渠珍说,“你这个人怎么一句客套话也舍不得讲?就是字字珠玑也要吐几颗嘛,不然怎么求他通融?”接着又建议陈渠珍回访陈诚,补救一下。陈渠珍婉拒了张治中的建议,说:“我的年龄到底比他大许多,为一官半职乞求于他,太不像样子。”
过了些时候,张治中通知陈渠珍说,委员长听说他要回湘西,准备再次召见他。陈渠珍听后不但不肯去,反而对张说:“宜为庶民,也不折腰为官。”陈渠珍事后对友人说,“蒋介石的住房里有许多狗洞,我就是不能丧失人格去钻上一钻,求个一官半职。”
在凤凰人看来,陈渠珍是他们历史的代表,当年敢于不买蒋介石账的,非陈渠珍莫属。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成了湘西人的骄傲。 直到今天在湘籍弟子的博客里,还有这样洋溢着仰慕之情的言辞:这里家喻户晓的“湘西王”陈渠珍,既能“十年生息,十年建设,励精图治,可将百孔千疮之湘西治理成为富庶之邦”,又会“任意施为,纵匪为患”,是条响当当的“宜为庶民,也不折腰为官” 的硬汉。
陈渠珍无问鼎天下的雄心,他要做的,只有四个字:保境安民。
为保境安民,湘西王投诚起义
陈渠珍统治湘西三十年,开工厂,办学校,造枪炮,发钞票,湘西二十余县尽归其属。到了1949年8月,解放军攻占湘北各地,国民党守将程潜、陈明仁起义投诚,宣布湖南和平解放。在新的形势逼迫下,白崇禧、宋希濂等各战区长官都希图以湘西为屏障,建立西南防共阵线,一时湘西地位再度变得十分重要。
各派说客穿梭游说陈渠珍且不算,连蒋介石本人也亲自来信,勉励陈“勘乱卫国,共图中兴”,并有消息说,陈渠珍已被推荐为代理湖南省主席。
经历多年世事沉浮己是老谋深算的陈渠珍还想观望一阵风声再作决定。不久沅陵解放,国共双方都派员来黄丝桥动员他,陈渠珍仍然 “审时度势”,谁都不想得罪。首先策划争取陈渠珍起义工作的,是时任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共产党人陈采夫。这位陈采夫是湖南临澧县修梅乡人,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入第三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国军要职,1942年,史迪威出任中缅印战区司令官,授予陈采夫少将副师长军衔,却长期以特殊身份为共产党工作,解放后被任命为常德专员公署第二副专员,1955年5月调任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但这等功臣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翌年1月24日,他自溺于湘江。
在陈采夫安排下,对陈渠珍的和平起义具体工作是由黄埔四期毕业的王尚质首先出面,他在三十年代曾为陈渠珍旧部,由戴季韬(也是陈渠珍的旧部)陪同会见了陈渠珍,期望湘西和平解放。此时,陈渠珍深感国民党大势巳去,但只表示愿意保护湘川公路桥梁不受破坏,并通知他所控制的部队不抵抗解放军过境。
1949年11月,解放军四十七军副军长晏福生与联络部长顾凌申致函陈渠珍,请他到沅陵洽商原国民党湘西行署的和平移交问题,陈接信后,随即召开了凤凰县旧军政人员和知名人士会议。会上,他们都表示“唯玉公之命是从”。于是,陈渠珍复电同意在乾州他的驻地再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解放及行政移交等谈判。
陈渠珍将赴乾城之前,在沱江上游黑潭江畔豹子洞召见他的老部下龙云飞,一来话别,二来通报起义谈判情况,安排善后事宜。
龙云飞是凤凰县山江镇人,苗族,山江苗族首领,民众称之为“青帕苗王”。早年加入哥老会,辛亥革命时期参加苗民光复军的凤凰扑城反正行动,头一个叼刀爬上凤凰城头。失败后流亡辰沅一带,参加了青红帮。1918年参加护法联军,后在国民党军队中步步高升,抗战时任暂六师师长,率苗族士兵在津市、株州战役中英勇猛击日军,因此受到第九战区薛岳通电嘉奖,后官封至国民党少将军衔。
龙云飞在湘西的江湖上名头很响亮,多年追随陈渠珍的治湘行动。当时,陈渠珍对龙云飞说:共产党从东北一路南来,蒋介石的中央军尚不堪一击,我们弹丸之地草稗之师,哪能抵挡得住。我俩在凤凰经营半世,现在年事衰老,凤凰很穷,我们就算无力把它搞好,也不能把它搞烂,总要让儿孙百姓少遭涂炭才好,以免死后留下骂名。他又吩咐龙云飞:你在家守住,不要出事。
当下双方心领神会,约定龙云飞留在凤凰,一切等候陈渠珍的消息再说。
这次谈判圆满成功。随后,在凤凰县中学大礼堂召开了有一百多人参加的和平起义大会,通过了《凤凰县和平起义的决定》。从此,凤凰县宣告和平解放。
毛泽东“大恩大德”救了湘西王一命
1950年6月,陈渠珍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又由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介绍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议期间还受到毛泽东宴请。席间,周恩来向毛泽东介绍来宾时,指着陈渠珍说,这就是湖南湘西的陈渠珍先生。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久闻!久闻!并在会议结束后专门召见陈渠珍,向他赠送了榨油机、抽水机等几十件农具,鼓励他为开发建设湘西继续努力。
他的旧部贺龙也去下榻饭店看望老上司。贺龙说,我参加革命后,就一直干下去,从不回头。又说,我几次劝你出来,你就是舍不得丢掉你的坛坛罐罐,如果你当时能够出来,不知湘西要出多少干部。
陈渠珍说,湘西,我生于斯,长于斯,好象我的老母亲一样,我舍不得离开她。也怕别人把湘西搞乱,使父老姊妹遭受罪难。
当陈渠珍兴冲冲从北京返回沅陵,得知在他开会期间,龙云飞其及子侄已经在凤凰发动暴乱,暗暗叫苦不迭。原来陈渠珍与龙云飞分手,带着另一个心腹去到沅陵,向解放军投诚之后,就叫那人带信回凤凰,与龙云飞通消息。那人却不但未将陈渠珍的信交给龙云飞,反而放言给龙云飞说:“陈渠珍决定不回来了。”龙云飞父子由此顿生疑窦。陈渠珍从北京回来时,龙家父子早已拉队伍上山。
陈渠珍情知大事不好,表示要配合政府对龙进行最后劝说。因无法见到龙云飞本人,陈渠珍只好请龙云飞的亲家代转信件,几个月之后,解放军开展万人搜山运动,围剿龙氏父子。藏身的洞口被民兵发现之后,龙云飞的两个身高脚健的贴身保镖试图架着他突围逃跑。龙云飞见满山是人,自己年迈体胖料难脱身,即让保镖们各自逃命,自己躺在一堆稻草垛后边,朝自己肚腹连开六枪,饮弹自戕。他的头颅被割下来悬挂在他年轻时曾攻打过的凤凰古城楼上。
龙云飞,是“竿军”的最后一个“大佬”,死时65岁。
大概有人认为龙云飞的抵抗就是陈渠珍的秘密策划,于是便有电报中央,建议就此处决陈渠珍一了百了,岂料毛泽东也的确把陈渠珍看作个人物,他在1951年1月8日回复中南局并湖南省委的请示电报时亲自批注:“对他(陈渠珍)的处理应取慎重态度,不要轻率处理致使我们陷入被动”。
一道御批挽救了陈渠珍性命,直到五十多年后,陈渠珍的第八子陈晏生还著文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救我父亲一命的大恩大德”!
去世后一贫如洗的湘西王
1952年2月8日,喉癌让陈渠珍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病故于长沙麻园岭“寥天一庐”他的寓所里,终年71岁。
陈渠珍自十九岁离开家乡,他在沙场、在江湖、在宦海生死沉浮,从清军管带而国民党中将,再到共产党的省人民政府委员,历经三朝,一次次大难不死。不管是青藏高原荒无人烟的大漠,还是在贵州深山寄人篱下的草庐,他曾多少次为自己祈求的,不过是一个马革裹尸归葬故里的结局,寿终正寝几乎成了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竟然梦想成真。
早在1939年,湖南省前主席张治中离任,由蒋介石亲信薛岳来湘主事,陈渠珍不见容于薛岳,前途未卜之时,他找长沙的著名相命先生吴竟成相命。吴竟成对他说:“公相实属可贵,打不死,杀不死,骂不死,穷不死,饿不死,跑不死,累不死,苦不死,气不死,所谓不死者九,而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靠着吴竟成这个“否极泰来”的预言,陈渠珍走过了晚清坎坷的军旅之路,撑过了被国民党嫡系排挤冷落必欲除之的危难,又在国共之间作出了选择得以安全着陆。
据说临终前,陈渠珍神思恍惚的时候,他常常梦见一年前在凤凰县的万人搜山行动中拔枪自绝的龙云飞,只见龙满脸是血,衣衫褴褛,冲着他恨声说道:“大哥,还是你狠!”
陈渠珍对这位把兄弟似乎满怀歉意,为了安抚对方,只好含糊说道:“你我同道而行,并无什么区别,我不过比你多混得一副好棺板,弄了个寿终正寝而已。”龙云飞作了一个揖说:“既然玉公也不过如此,那小弟就在前边路上恭候了。”惊醒之后,陈渠珍对身边伺候汤药的后辈说起梦中所见,涕泗长流。
对着病榻旁守护他的妻儿,已经说不出话的陈渠珍示意拿来纸笔,用颤抖的手写下了:“审视度势如雄守雌”八个字,仿佛就是这位三朝元老毕生的信念与总结。陈渠珍去世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连家里用的家具都是向旧部下借来的。
陈渠珍四十多岁后娶过几房小妾,育有八个孩子,陈离世后,妻子带着两个小儿子靠帮人洗衣服,选猪毛,锤石头来维持生活;1958年才进了一家民办工厂,月24元工资。第八子陈晏生1950年10月生于沅陵,原名陈太稚,后又改作晏生。或许陈渠珍嫌他出生太迟,来得太晏,也真是生不逢时。陈渠珍与他只有一年零四个月的“父子缘”,自己便撒手尘寰。
陈晏生这位湘西王的公子“八爷”,在“匪崽子”骂声中只念过6年书,15岁被下放到靖县农村,在农村干了13 年,文化大革命后才调回长沙工作。……
我等着你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