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的中国,政府在民众思想意识中的形象,一直没有改变多少。如今在政府里办公的人,虽然叫公仆,门前也有“为人民服务”的牌子,但百姓仍然把人民政府当成衙门,有太多成群下跪在政府门口请愿的人,就很能说明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什么样子。
百姓如此,公仆们也没有忘记衙门的威风。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这些小方面的衙门作风,我在此就不想多讲了,这是很多人认同、甚至是亲历过的。现在我想讲更大方面的衙门作风,这些事关乎所有的人,而我们却从来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的原因是,这些事总是有一幅办公事的样子,是打着为大家好的牌子,很多人也会拍手称快。比如说收税的事,房价太高了,人们怨声载道。对此,国家想了很多办法,一道道调控的政令出台,仍然不见什么效果,于是,想起了两全其美的房产税——这可是大笔收入。我们暂且不说这个房产税能不能起一些作用,可是,这个新增的税涉及这么多人的利益,谁同意这样的房产税了?如果这个税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多数人一定会大呼万岁。但这个税这样不清不楚地收去了,我们不知道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你说这不是借公事的名义勒索百姓的财产吗?
中国是搞公有制的国家,这就是说,政府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全民好。所以,政府的任何税种和收入,都不需要向纳税人交待清楚,反正是为人民服务,而且,百姓也将这个最需要透明的东西忽视了。钱是从什么地方收来的,纳税的人自然清楚,但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好像清楚,其实也不清楚。每年在各级人大会上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算是对全民的交待,这个交待,能算是清楚的交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学着人家国外,向百姓表明,什么税种,什么收入,用在什么地方。新增的税种,更是要说明,为什么收,收了去干什么,是怎么花的,等等这些问题都要说清楚。中国红十字会,不就是没有说清楚大家的良心钱,而惹来麻烦的吗?红十字会只不过是按照中国的习惯办事。
所以,房产税可以收,但要说清楚收了多少,钱用在什么地方?比如说用在保障房建设中,不能用在“三公费”上,纳税人的意见就会少了。正因为政府有这种不做任何交待的衙门作风,所以,中国的各级政府是不容易缺钱的,更不会发生像美国联邦政府一样关门的怪事。反正,在这种公有制度下,不仅收税如此,想增加四万亿投资,只是拍一下桌子的事;想印多少钱,也只是抓头皮的事;银行的较高存贷差,也是下一个文件的事。百姓说是主人,工人说是领导阶级,实际永远是这个国家的局外人。如果百姓真的是主人了,怎么可能叫政府发挥这样的衙门作风,让自己手中的钱贬值,财富被榨取。十几年来,工资的数字确实增加了,购买力却下降了,可是,他们还在电视上说物价平稳合理。
如此强势的政府,自然不会缺钱,中国今天的国富民贫,就是这样形成的。政府钱多了,花钱就会大手大脚,“三公费”多了,也就形成了年底突击花钱的中国特色。因为,财政会说,拨给你们的钱用不完,明年预算时就没有必要给你们单位这么多的钱。这样的政策,分明是逼着单位突击花钱,甚至可以说是逼他们腐败。钱多了,花钱时处处表现出粗枝大叶,政府项目论证不严谨,项目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做官商互惠的丑事,有了层层转包,层层吃转包费的可能,那个丁书苗不就是这样存在的吗?
所以,治理中国的腐败,不只要从加强制度、监督入手,钱太多也是关键的因素。如果项目投资预算搞得严谨一些,拨付“三公经费”时,把笔墨纸张的钱算得仔细一些,他们就没有更多的钱腐败了。现在部门不想搞清楚“三公经费”,也不敢搞清楚,要官员公开自己的财产,更是难上加难,只能拿新任领导开刀,这些种种不是,都是长期强势的衙门作风养成了的。如果政府少一点强势,多一点交待,把所收的每一项税,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规定得死死的,不能挪作它用,而且接受纳税人的监督,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变成一个廉洁、清正、节约的政府,如此一来,就中国现在的财力,哪会为缺少养老钱放愁!国家的收费可以增加,税种可以增多,但不要让腐败的钱跟着巨增。
(请署名:别了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