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从私募行业十大新闻看2014年投资动向(转载)

clash官网 clash for windows clash

  对私募行业而言,2013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私募基金迎来了合法地位、私募新锐的不断涌现、昔日大佬的罪与罚、财富神话的不断上演、清盘事件带来最惨痛亏损、私募之父赵丹阳的回归等等。2013年私募十大新闻事件回顾,让我们一起见证私募行业的成长历程,为2014年私募发展投资指明方向。
  1、私募获合法地位:新《基金法》正式实施
  2013年6月1日,备受阳光私募行业关注的第一大事件–新《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式实施,标志着阳光私募基金纳入法律监管范畴,私募行业走上了快车道,进一步完善了阳光私募制度。《基金法》分别从规范对象、合格投资者制度、运作分配信披制度、备案制度、托管制度等方面对阳光私募做了严格规定,使其更加规范化。在取得了合法“身份证”的同时,私募基金开展业务时也将享受税收、开户以及发行公募产品等政策。
  点评: 长期以来,私募行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监管,一直饱受诟病。在投资圈内,得不到金融人士的认同,甚至其所作所为不被人所齿。由于带有“私”字,相比公募,阳光私募无论从募集渠道还是投资方式,均受到歧视,发展道路处处受阻。于是中国阳光私募在灰色地带顽强地生存了10个年头。新的《基金法》正式实施,一名私募基金的老总如是说:“以前叫阳光私募,没有合法地位,是生活在别人家的屋檐下。从下周开始,我们有爹娘,有组织、有身份了,这很重要。”
  2、各路豪强云集对冲基金年会 探讨大资管时代前景
  2013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国际著名对冲基金、国内对冲基金机构、公募资管、券商资管、期货资管、保险资管、QFII、QDII等各大机构云集,与会者超千人,共同探讨大资管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并对目前市场的各大热点和机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也适时开展,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在年会上的分论坛“期货资产管理与私募阳光化”上表示,中国衍生品才刚起步,未来五到十年,将是中国对冲基金发展的最佳时期,会迎来黄金十年。
  点评:对冲基金管理人及有志于中国对冲基金事业的机构和精英每年聚首,越发频繁,一起分享经验与智慧,一起为中国对冲基金事业贡献力量。私募基金高峰等论坛为私募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等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为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基金私募,百花齐放,大资管时代前景明朗。
  3、上海虹口区打造国内首家对冲基金园区
  国内首个专业型功能性对冲基金集聚地――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于2013年10月18日在虹口北外滩正式开园。上海对冲基金园区以向入驻对冲基金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服务为主要目的,在园区内着力构建一个由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金融数据服务商、第三方销售机构等组成的优良的金融生态体系,确保有效降低入驻企业的经营成本,营造有利于对冲基金业务开展的经营、生活环境。同时,入驻企业还将在引导基金、人才激励、财税扶持、物业租金、医疗保障、交通设施等诸多方面,享受一系列由市、区两级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
  点评:今年除了上海虹口,还有江西私募基金创新园区落户共青城、深圳市光明新区成立私募基金产业园区、上海浦东金融服务局支持成立浦东新区金融促进会等等,国内多地出现扶持对冲基金发展的园区,一方面,这可以看出政府对私募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和融资融券等投资工具的推动下,我国对冲基金的发展环境略趋成熟,不仅境内居民对对冲基金有投资需求,海外投资者也在积极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4、私募教父赵丹阳重返A股 首支产品已开售
  据接近赵丹阳的人士透露,赵丹阳此次回归A股初步计划发行两支产品,首与华润信托合作的产品“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今日正式开始销售,另一只产品拟与另一信托公司合作,将于明年春节后起售。首支产品预计募集规模为10亿元,接近赵丹阳的人士表示,赵丹阳希望此次回归A股发行的两只产品总规模控制在30亿元左右。
  点评:对于赵丹阳时隔六年后再次重返A股,市场反应不一,深圳一位曾经购买过赵丹阳产品的投资者表示,赵丹阳投资风格过于谨慎,虽然总体产品业绩不错,但确实错过了几次大牛市。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对赵丹阳的回归从二方面给予高度评价:一方面2008年初疯狂的大牛市背景下冷静离场成功规避金融危机,体现出他过人的智慧和眼光;另一方面他能舍弃一年数千万的基金管理费把基金解散并退钱给客户,这说明他是一位有高度责任心并能为客户利益着想的管理人,一位靠谱的对冲基金管理人!
  5、李旭利案二审维持原判 获刑4年罚1800万
  备受关注的基金经理李旭利“老鼠仓”案终于尘埃落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宣判,李旭利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名成立,维持一审原判,判处李旭利有期徒刑4年,罚金1800万人民币,违法所得一千余万予以追缴,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点评:“老鼠仓”一直是我国资产管理和代客理财市场的一大顽疾,在基金市场尤为普遍。原因有二方面,一是他们认为只有获取超额的回报,才对得起自己艰辛的职业付出;另一方面,社会对智力犯罪也比杀人放火一类犯罪行为要相对宽容。李旭利案给世人敲响警钟,法律再次站出维护投资者利益,这对基金行业来说,更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6、“最短命私募”沐雪巴菲特一号66天清盘
  2013年2月份产生了中国阳光私募发展史上的最短命私募“沐雪巴菲特一号”,该结构化产品成立仅仅66天就遭遇清盘。一般情况下,阳光私募产品的存续期是3-20年,提前终止的产品一般都是被迫清盘,而这款“沐雪巴菲特一号”,是在盈利状态下被提前终止,原因在于,该产品的投资顾问江苏沐雪与次级出资人深圳凯雷之间出现内讧,次级出资人举报投资顾问诈骗,而投资顾问则反控次级投资人在管理资产单元期间进行内幕交易。事件爆发后,虽然引起媒体关注,但因未能看到信托合同和投顾协议,真相不得而知。
  点评:这是一起由合伙人利益纠纷而导致的悲剧,在这起悲剧中,投资人反而成为最终悲剧的买单者。投资顾问在获取利益的同时是否能顾及下投资者的信任?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信任是私募基金赖以生存的法宝,私募基金应该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真正做到把投资者利益放到第一位,让阳光私募更加“阳光”化。
  7、莫泰山离开重阳投资 自立门户事件
  4月12日昔日公募大佬、重阳投资高级合伙人、总裁莫泰山辞去重阳相关职务,另立门户。消息显示5月份莫泰山注册了新公司博道投资,担任董事长。办公点设在上海浦东新区。
  此前莫泰山担任重阳投资总裁仅两年半时间,2010年他辞去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转投重阳投资,这被业界称为业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公转私”事件。在这两年半时间里,他与裘国根 共同努力把重阳投资管理规模扩大到100亿,使重阳投资成为顶尖的阳光私募机构。
  点评:《新基金法》的正式实施、富有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净值客户理财需求的膨胀,阳光私募分家现象也越来越多。虽然分家短期内必会给客户造成影响,但是整体而言,这对中国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壮大是有利的。随着阳光私募规模不断扩张,高端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不同投资理念选择不同的私募机构,真正实现客户个性化需求。
  8、债市整肃事件:债券私募发展受影响
  2012年国内A股持续熊市,场外资金一直处于观望。资金的逐利效应加上债券的稳定收益,成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天堂。部分嗅觉敏感的阳光私募发现了债券的投资机会,通过设立丙类账户的方式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债券品种交易。然而,由于债券市场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触动了监管层,于是一场债市的整顿风暴紧随而来。2013年4月26日,监管层暂停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等部分乙类账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账户开设,这导致新的债券私募产品在短期内无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除了可以在交易所债券交易外,它们的操作策略、交易品种、流动性等都受到限制,大大制约了债券私募的发展。
  点评: 监管层的一系列整顿债券市场的措施,如暂停信托等债券账户开设,这些对于债券型私募产品发行影响很大,制约了后续债券私募的发展。经过这轮整顿,债券产品收益下降,募集规模也缩水了,间接导致资金流向A股市场或其他策略产品。监管层此次整顿债券市场,规范市场行为,旨在建立相对公平透明的制度,这样债市才能长远发展下去,债券私募才能发展壮大。
  9、期货私募“异军突起”爆发式增长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95只期货私募中,位居榜首的单账户“铖功程序化”,其今年以来的表现堪称“神奇”。背后的实际操控人刘增铖为中国期货投资家俱乐部成员。期货私募排名前三的产品收益率分别为528%、322.33%、166.22%;最后一名的业绩为-90.41%。
  期货私募从来不缺神话,也不缺从神坛高高跌下的典型。今年以来成绩最好的期货私募已上涨528%,而这只产品年初还曾经处于亏损。由于期货本身带来杠杆,这就要求期货私募除了有较强的技术功底外,心理素质也同样非常重要。一旦做反方向又缺乏有效的风控手段,巨亏后难以翻身。
  点评: 期货私募的快速发展虽然满足了不同客户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私募业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策略不同的是,期货私募容易丰富了私募产品线以暴赚巨亏,一旦没有掌握住市场方向,又没有及时止损,对资金损害程度不言而喻了。所以投资者在选择私募产品的同时,需理性对待。
  10、公募“奔私潮”:多位公募明星离职
  《新基金法》正式实施,给阳光私募行业“正名”及私募基金主动能动性较强等主要原因,众多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弃公投私,成立属于自己的投资公司或者转会于某些知名的私募机构。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先后从公募机构辞职的基金经理有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刘文动、嘉实基金投资部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刘天君、交银施罗德史伟、平安大华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经理颜正华、天弘基金高喜阳、汇丰晋信廖志峰、信达澳银周强松、中银基金彭砚等等。
  点评: 不管基金经理出于何种原因弃公投私,或者他以前管理的公募业绩如何,由于发展平台发生了变化,“投私”后的基金经理能力、产品业绩,投资者需理性看待,不能盲目地相信其以前的业绩。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本文内容选编自《华夏时报》
  转自
  微信号:HT-QHPK
  公众号:海通期货业绩平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