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公车改革又步履蹒跚。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6个年头。可是,中国公车改革16年来徘徊不前,有的时候还在倒退。中国到底有多少公车?有人归纳,这将和男人的钱包,女人的年龄,报刊的发行数一起,归入中国4大秘密的行列。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后来一边进行车改,一边购进公车,可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将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权威部门提供的数字,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因为有了钱,全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也在20%以上。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超过50%,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海南作为全国版图最大的经济特区,很多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比如省管县,比如燃油税,比如小政府大社会,比如早在2004年下半年就开始的澄迈县车改。可是,这些改革有时候停滞不前,有时候没有下文,有人归纳,海南改革是醒的早起床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尤其是澄迈车改,6年多过去了,说成功,没有推广;说失败,没有终止;说试验,没有总结;说废除,没有重来。窥一斑而知全豹,海南澄迈车改或许是全国车改的一个缩影。2004年11月的澄迈车改,成绩斐然。报道说:“该县车改后每年发放的公务交通补贴费总额为999.84万元,相比将节约465.06万元,下降31.75%。” 据此测算,澄迈县当时的公车消耗当在1400万元左右,海南18个县市,全省每年公车支出至少在两个亿以上,占全国公车消费2000亿元的千分之一。这个数字虽然不算突出,但用版图、人口和DGP平摊,这个绝对数字照样还是惊人的。
澄迈车改每年补贴近1千万元,改掉了192辆公车,平均到每辆车年耗5万元,这个补贴虽然比不上东北一个地级市主官的每年8万元的补贴,但在海南这样的经济水平,应该还是说得过去的。但这个补贴水平居然得不到及时推广,这是不是意味着不改比改了还要实惠得多呢?
翻翻文件,1988年10月由国 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布《中央国家机关汽车配备标准的规定》,对公务员配车标准规定为:正部级干部配专车,副部级干部不配专车但保证工作用车。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界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今年的新规则没有区分正部级和副部级,比照下来,新规比旧规有所后退。在海南,按照旧规,包含离退休官员,有条件配公车的不超过10人,新规则超过百人。
人们将公车泛滥称之为“屁股底下的腐败”。一屁股坐了一栋楼,这些年来,我们没有能管住嘴巴,公款吃喝还在继续;我们也没有能管住屁股,公车消费有增无减。难道任何改革都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以前这种赎买式的车改都半途而废,这说明我们的公车消费对某些官员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今年两会期间,温 家 宝总理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对于公车私用问题,“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他说管得住有两条理由,一是公开透明,二是民主监督。办法有了,我们就等待着实施了。海南公车改革能不能走在前面,人们也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