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透露企业的名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先介绍一下情况,本世纪初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化工厂,从操作工、副班长、班长做起,现在是一名中层干部。刚开始进厂时企业不大,大约二十几个亿。原来是一家地方性国企,后来经营困难,换了董事长。新董事长(原来也是本公司的高层)上台后大刀阔斧改革,发展很快。同时公司抓住中国经济本世纪初的良好机遇,四处扩张,不到十年就发展到几百亿的大型企业。同时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变化很大,这是公司机密,不是很清楚,只知道现在集团公司内部大部分企业已经是私人控股,国家部分仅占次要地位。
应该说公司领导层在本世纪初变动后,企业是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新的领导班子均是原来培养的业界人士,同时新董事长又是一个管理、技术、思想非常全面的人。可以这么说强势的领导人,优秀的团队,良好的市场大环境,造就了企业发展奇迹。也创造了企业引以自豪的”企业文化”。想当年是领导自豪,员工自豪,上下同心,齐心合力,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憧憬。
特别是那多时间整个集体精神积极昂扬向上,对工作尽职尽责;大家相互支撑,生产遇到问题,大家一起着急,群策群力,真的把公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的氛围。班组上白班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大家还都毫无怨言,一起有说有笑下班的情景,这种记忆,不是能随便磨灭的。
但不知何时,××人变了!!!
看的越多,见得越多,内心越发感到可怕、悲凉。
悲凉于人性的贪婪、自私。
为了一己之私可以置多少公司正当利益于不管不顾,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任务,甚至是…
悲凉于我们责任心的快速“流失”。
见到了太多太多“管事”人的“不作为”,多少公司正当利益就在这些人的“不作为”面前白白流失,只要我们稍微用一下“心”,绝大部分都可以避免。看到这些人面对损失依然能面不改色,漫不经心。好像是谈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感到的不仅是阵阵凉意,而是“心寒”,彻体的“心寒”!
这段时间辗转反侧,深深困惑,还是这些人,这些曾经创造奇迹的人,变化的怎么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快。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从谷峰跌落的如此之快,是什么让我们的工作作风滑落如此之大。
遍观历史,每个王朝均有兴衰期,这一得到证明。
这几天一直在念叨一句名言“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这是红楼梦上的一句名言,到不见兴衰罔替,道不尽人事沧桑。
原来是专制社会,实际掌舵人高高在上,各种信息被各色官僚屏蔽掉。所谓“侯门一入深似海”,正确的信息难以有效传递。人类的本性使然“忠言逆耳”。但现在是现代社会,信息社会,我们是学过历史的,知道这些往事的,明白这些道理的。但我们为什么还犯这种低级错误哪?
最近一直在思考,英明神武如毛泽东,进京后,怎么会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之错误。毛爷爷不是睿智,不是不懂历史,不是不懂国情,不是不了解民意。
但进了北京,多了各级官员的请示汇报,多了社会贤达的交往。少了土泥腿子的粗言鄙语,少了硝烟四起的提心吊胆。多了迎合上意的小心翼翼,听多了官僚阶层层层过滤的信息,掌舵人难免找不清楚自己坐船的位置。
毛爷爷还是比较厉害的人,在文革以前,虽然犯过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锅饭等冒进错误,但党内还是多正直人士的,党内风气还是比较事实就是的,党内高级官员还是敢于反映实际民情的。如人民公社大锅饭就是原浙江省省委书记×××经过几个月的蹲点调研向毛爷爷直谏取消的。真心感谢这些肝胆人士,他们没有开国元勋、将帅的耀眼光环,他们也是民族的脊梁。
其实任何组织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错误,我比较认同《管理十诫》的一个观点:“事后回顾这些失败的案例,我们得到宝贵的经验,就是管理层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是不能奏效的失败冒险经历。这些商业运作上的误判尽管在当时看来成本很高,但它们也是这些公司继续维持经营的必要成本支出。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指出,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的现有资源进行谨慎的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如果一个公司从来都没有栽过跟头,我倒是怀疑这家公司的管理层对现状估计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也没有必要去努力证明自己收入的价值。”
其实也可以总结为:要发展就要做事,做事就有可能犯错误,错误可以犯,要能够迅速纠正完成自我修复,在企业或组织可以承受的成本内完成纠偏,否则就是万劫不复。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自我修复”这一概念。论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让我们能清醒认识自己,能纠正自己的错误。人到了成年以后,体力上不可能再有大的突破,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就是我们的心智成熟,能够与高手同舞,学其所长,为我所用。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不知有几多苦痛,几多挣扎,几多无奈,几多辛酸!不要相信哪些自以为自己“高大全”的“高端人士”的“善心”,全是见鬼的!能救自己还是自己,你就是你的“上帝”!只有自己的不断“羽化蜕变”完成一个一个自我超越,才能救自己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