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斌
因为最近想到左岭去买套商品房,因而找朋友们在一起商量;虽然这些年我也有能力买商品房,但我总想住房是中国的民心工程;应该是使老百姓得到实惠的项目。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多年还窝在当年分配的平房里。谁知看到我们的改革永远没有老百姓的希望,所以我也就不想委屈了自己的人生;于是想买一套商品房舒服一下自己的晚年。但因为市内的商品房实在是望尘莫及,所以只好在左岭这里去买了。
然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却谈论起了住房改革的失败;他们说中国的住房改革本来是想解决住房不公的问题,谁知改革竟然使住房越来越不公;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地住房到处是两极分化的原因。大家说住房改革前虽然领导是年年住新房和大房,但领导的旧房与小房还是要交出来分配给老百姓住的;所以住房的确不公,但还不至于两极分化。然而住房改革到今天,老百姓一套住房可以没有;而领导却能够拥有几百套商品房,如刘志军不就是有340多套商品房吗?也就是说本来是想住房公平的改革,谁知越改革竟然越来越不公平;因为我们社会并没有规定每家只允许一处住房的制约,所以才造成我们今天的社会出现领导一人能拥有几百套住房的中国特色。
住房改革失败的第二点就是资源利用率下降,如改革前中国的住房基本是在单位附近的单位小区;所以员工上下班可以走路就能实现。然而现在住房失去了单位功能,所以居住紊乱是中国特色;如我有个学生在北京中心城区上班,而他却只能在河北买房;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垮省上班族。如果这是住房改革前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调动工作的人必须将自己单位附近的住房交出来。再看我们武汉市有个案例,一位在东西湖上班的朋友却住在武钢的房子里;因为这是他父母亲留给他的改制房。而一位在武钢上班的朋友却住在东西湖自己的私房里,因为他来武钢上班是不分房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个朋友每天相互对向开车;从而造成道路拥堵,而且上班成本增加。有人说为什么城市这么堵,主要原因并不是车多了的原因;而是因为相互无休止的紊乱流动造成的。
住房改革失败的第三点就是住房成本并没有下降,如有个单位的财务会计给我算了一笔账;她说她们单位现在的住房成本实际是翻了几番。她说现在单位的住房公积金是成本吧,个人的住房补贴是住房成本吧;而单位三不知与开发商合作开发单位员工的自住房,这同样是单位的巨大开支。再加上原来单位住房的维修与管理,所以现在单位实际支付的住房成本比改革前应该是高多少倍。然而单位出了这么多钱来配合住房改革,结果却是单位员工根本没有满意的;因为开发出来的新住房是没有退休人员的份,而任何人得到新住房又不退出老住房;从而使单位开发的住房越来越多,但却永远是供不应求。
是啊!我们知道1998年7月3日颁布的23号文被认为是住房体制改革的里程碑式的文件,是新旧两种住房体制的分界线。虽然房地产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如极大地改变了城市面貌;造成了今天的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城市。虽然改善了许多人的住房条件,但绝大多数老城市里的老百姓却改善住房的较少。虽然房地产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暴发户和富豪,但数以千万计的市民却成为了房奴;因为有的老百姓甚至需要一家人还一辈子房贷。所以有的专家学者提出应该反思这些年来房地产领域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可能是行业法制建设滞后、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水平落后造成的;当然也有政府发展理念和思路的偏差等方面的原因。细数起来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数以千计,但大大小小的失误却是有增无减。正因为如此,中国住房改革的失误至少有四个方面:那就是增加了社会成本、导致社会不公平、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等,而且将来子孙后代想纠正它的成本将是非常之高。
我赞成有关专家学者说中国住房改革的四大问题,那就是制度准备不足、住房保障制度有言无行、忽视了资源节约、过于追求土地利益。正因为如此,我曾经说过中国将会在住房上折腾100年;看来这个年限太短了,估计将会折腾200年;也就是前100年中国大陆将是到处修建住房,而后100年将是到处拆住房;这就是我们的住房改革带来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