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的“突出主业、从严治企”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影响

  中储粮在年终工作会议中再次强调了“突出主业、从严治企”的工作重点,笔者通过多年来分析中储粮的政策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因素,认为中储粮的政策调整对整体市场、经纪人、种粮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影响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一是突出主业政策会使粮食市场处于一种长期相对稳定期
  2000年,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以来,坚持以维护粮食安全为使命、以两个确保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粮食调控为重大职责,坚持政策性业务公益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企业微观运作有机结合,全面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且市场化、企业化轮换运作机制建立以来,储备经营管理实现分散管理、亏损挂账向集约管理、注重成本转变,大规模轮换效果明显,中央储备粮实现常储常新。中储粮成立13年来,没有出现一分钱亏损挂账,彻底消灭了陈化粮,过去长期存在的储备粮油超期储存和陈化严重状况得到根本扭转,中央储备粮油库存质量状况达到储备制度建立以来最好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第一项就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求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搞好粮食流通储备,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对短缺粮食品种要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
  在以上双重政策影响下,中储粮仍然会作为中国粮食安全的维护主体,中央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储粮,决定了中央储备粮的管理进入长期稳定期。
  二是市场的副作用需要一定的消化期
  长期政策性刺激的消化期。随着保护价触及天花板,国内外、产销区、原粮成品粮价格倒挂问题将更加突出,“政策性粮食放不下、委托企业监管难、储备粮轮换风险大”问题还将在一段时间内集中体现,委托、租库收购等风险仍然很大。中央局部地区分贷分还政策的实施成功与否,也是粮食收购体系变化的因素之一。
  三是从严治企带来的市场个体的变化
  为什么提出“从严治企”,中储粮基层腐败案件多发频发。特别是对“转圈粮”、擅自动用调整储备库存、压级压价抬级抬价收购、违规拆借资金变相放贷、设立“小金库”等“四害”行为查处不力。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制度不健全。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简单以票取人或以分取人问题,对纠正拉票、裙带关系等不正之风态度不坚决。导致了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与被监管单位、粮食经纪人、贸易商、用粮企业形成了利益链条。而“从严治企”就是斩断利益链条的一把利刃。
  首先,价格定价和政策定价的有机统一,监督机制、监管机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会使价格与国家和总公司的计划相一致,市场调控更加得力,更加有成效,更加有效率,对市场的反应也更灵敏,减少寻租空间。
  再次,质量的严格会影响终端市场,中央储备粮的质量控制体系,一直严于国家托市收购,比如杂质、水分、脂肪酸值等硬指标,中央储备粮都有严格的标准,所以中央储备粮的收购一直以来都没有价格优势,总是收购时高于一般粮食,销售时价格又是随行就市,储备的价格亏损成为直属库的沉重负担。在没有了寻租空间后,严格按照标准收购,中间经纪人的利润就稳定在一定的幅度,同时也使农民售卖粮食时需要“干净饱”,导致影响整个收购环节。
  最后,直属库区域一体化和购销专业化后,会进一步压缩贸易商的空间,市场价格的话语权维护市场的稳定。

https://www.richdady.cn/case/item-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